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波動率低,以標普VIX指數為代表,處于歷史極低水平附近。盡管過去兩年中,這種金融市場的低波動應該并非“常態(tài)”,但這種局面一直沒有打破。與此同時,金融市場處于低波動率的背后是美國GDP增速的波動率也處于歷史低位,美國通脹水平亦持續(xù)低于主流經濟學家及美聯儲的預期。這種平穩(wěn)增長顯然與資本主義制度下面資金逐利性所導致的內生的經濟增長周期性相左。
金融 市場波動 市場波動 率處于歷史低位 處于歷史低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網發(fā)布的《2017-2023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美國 GDP 增速波動率也處于歷史低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美國經濟自2009-2010危機以來維持了8年擴張,其中2012-2013年經歷了美國財政懸崖及歐債危機的沖擊,2014-2016年經歷了強勢美元的沖擊(美元大幅上漲影響出口,拖累了出口型企業(yè)的營收),2017年美元自強勢回落顯然幫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忙,相對而言可以說是風平浪靜的一年,但美國的GDP增速預計僅僅是在2.2%左右;未來聯儲加息的拖累作用恐怕將逐漸顯現。歐洲經濟自2012-2013年歐債危機之后已經連續(xù)第4年擴張,在2017年似乎表現出了小幅加速的跡象,但2016年的歐元大幅貶值無疑給2017年歐洲的出口借了力,目前歐元已經明顯反彈,歐央行預計將初步退出寬松政策。中國政府則在2017年明顯收緊了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平臺的融資,貨幣市場利率也大幅上升。全球總需求增速平穩(wěn)甚至略降的可能性應該高于總需求加速的可能性,在技術領域取得明顯爆發(fā)式增長點之前提新周期顯得過早了一些。據預期,未來全球科技的兩個爆發(fā)點可能是物聯網(5-10年)和人工智能(10-20年)
中國政府逆周期操作可能是熨平全球總需求波動的重要因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的美國經濟:衰退不是基準情形
對于2018年而言,美國需求有望延續(xù)大致平穩(wěn)增長的狀況,市場最大的分歧主要在于對于美國通脹形勢的判斷及對聯儲加息頻次的預期,核心在于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菲利普斯曲線(失業(yè)率-通脹)的認識。鷹派預期聯儲會在2018年加息2-3次,鴿派則預期美聯儲在2018年加息1~2次,后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比前一種情形要大。
歷史上的美國經濟衰退觸發(fā)因素主要是利率與油價的劇烈變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美國歷史上近幾次經濟陷入衰退的直接觸發(fā)因素往往與油價明顯上升導致聯儲連續(xù)加息有關,2000-2001年則與當時美國股票市場泡沫破裂有關。做一個情景假設,倘若聯儲在2018年加息3次,國際原油價格上升20%左右。在這一情景下,設計的經驗指標在2018年的預計值將仍然低于2。因此,借助這一指標對美國經濟形勢的判斷應該是2018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比較小。
美國失業(yè)率處于歷史低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聯儲加息的次數將低于當前聯儲預測點陣圖的中值預測。當前市場預期2018年底前聯儲加息2~3次(含2017年12月一次)的可能性最大,預期與此一致。
市場預期 市場預期 PCE低于目標值 低于目標值 2%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密歇根大學通脹預期指數低于金融危機后均值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市場隱含的 市場隱含的 2018年底前加息概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預計將穩(wěn)中趨緩
PP項目落地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經濟在2017年增長略超預期。市場普遍將這種超預期歸因為外需、受三四線棚改推動的房地產和受PPP支持的基礎設施項目。而2018年,外需景氣預計將見頂回落,房地產信貸已經明顯收緊,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和PPP項目的進一步規(guī)范,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預計將逐漸走軟。2017年金融市場上利率的大幅上行可能將在2018年傳導到實體部門,實體的融資成本上升預計也將對部分行業(yè)的資本支持產生拖累,綜合這些方面影響因素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穩(wěn)中趨緩的可能性較大。
總而言之,2018年全球經濟延續(xù)近幾年低增長低波動的狀態(tài)的可能性最大,出現顯著意外的黑天鵝時間可能性較小。
對于全球GDP,使用美國、歐元區(qū)和中國的名義GDP加權1計算GDP的季度增長率,并做三個月的移動平均(3mma)。對于全球CPI,使用美國PCE、歐洲HICP和中國CPI,并利用名義GDP加權平均。對于全球貨幣政策利率,使用美國FFR、歐元區(qū)周度MRO和中國貸款基準利率加權平均得到。對于全球PPI,使用這三個經濟體的PPI加權平均。之所以簡化到美歐中三個經濟體,而不考慮拉美、中東等國家,一是因為美歐中三個經濟體已經包括了債券指數所覆蓋的90%以上的經濟體量,二是因為通脹(政策利率)是對于貨幣現象邊際力量的衡量。去包含拉美等波動率大的國家的利率,實際上并沒有更準確的測量全球通脹(利率)狀態(tài)。
通過比較標準版和金融版曲線走勢,粗略的可以看到,名義GDP和實際GDP上升和下降趨勢相似,但在時間拐點上名義GDP增速要慢于實際GDP增速。CPI和貨幣政策利率相差較大。首先政策利率更穩(wěn)定,上升和下降周期都比CPI要長。第二,貨幣政策利率比CPI具有前瞻性,因此在反應周期方面,貨幣政策利率所劃分的階段更能反應當下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表現。相較于股票對于未來預期的估值,當前融資成本更能反映債市狀態(tài)。
實際GDP + CPI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金融版 :名義 GDP + 貨幣政策利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3年以來巴西雷亞爾匯率與商品的相關性顯著,這樣對于想獲取商品收益而又無法直接參與商品投資的投資者,投資巴西本幣債可以獲得匯率收益及巴西債券的票面收益,從而獲得類似商品投資的效果。
巴西雷亞爾與 CRB 商品指數走勢一致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巴西匯率與商品價格相關性強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標準版的框架下,策略的年化回報為7.3%,超出等分配策略1.1個百分點;雖然波動率稍有上升,但是其夏普比率還是提高了0.18。在金融版的框架下,策略的年化回報為8.8%,超出等分配策略2.6個百分點,并且模擬策略的實現波動率略低,其夏普比率為1.78。
回測走勢:標準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回測走勢:金融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策略指數表現優(yōu)異 策略指數表現優(yōu)異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金融版?zhèn)瘯r鐘突破 靜態(tài)配置 靜態(tài)配置 有效前沿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且穩(wěn)定。例如,在金融危機時期,等分配的最大回撤可以達到12%以上,但是金融版時鐘甚至收益率為正,隨后一年的回撤也只有4%左右。
“金融版”策略回報比穩(wěn)定優(yōu)于基準指數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不論是按照當前市場對于2018年經濟基本面的一致預期,還是對于2018年基本面的預期,當前的國別配置應該是配置與類似于商品屬性的巴西、中東債券,按照預測,這樣的配置會延續(xù)到2018年年中,如果經濟預測是正確的,那么2018年國別配置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擇時,如果出現切換,預計會切換為中國債、德債等類現金資產。
市場一致預期名義 GDPGDPGDP先升后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市場一致預期政策利率緩慢上行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