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高新技術產品是指符合國家和省高新技術重點范圍、技術領域和產品參考目錄的全新型產品?;蚴仁状紊a的換代型產品,或國內首次生產的改進型產品,或屬創(chuàng)新產品等;具較高的技術含量、良好的經濟效益(利稅率應高于20%)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高新技術產品的特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高新技術產品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屬于國家和省頒布的《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的產品。(2)產品的技術水平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3)產品生產技術是成熟的(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視為技術成熟:已通過鑒定的;擁有專利或軟著/集成電路權的;經法定部門檢測合格的;已得到用戶認可的;有正式技術引進合同的)。(4)產品生產原料及技術裝備有保障,已投入或近期內能投入批量生產。(5)產品市場廣闊,經濟效益顯著。(6)必須通過法定部門批準方可生產的產品,須獲得法定部門的正式批準。
高新技術產品必須具備的條件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高新技術產品可以分為七類,第一類: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第二類:生命科學技術;第三類: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第四類:航天航空技術;第五類:光電技術;第六類:生物技術;第七類:材料技術;其他技術等。
高新技術產品分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進出口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新技術的發(fā)展水平代表著國家生產力的水平。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是中國商品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的發(fā)展是帶動高新技術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與此同時,高新科技的發(fā)展能夠改進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效率,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4589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904億美元,同比增長6.61%。自2020年初以來,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持續(xù)下滑;隨著疫情防控的不斷深入和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7月份后,行業(yè)進出口扭轉下降態(tài)勢,增速逐步回升。
2014-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統(tǒng)計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21-2027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總體來看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呈增長趨勢,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達6822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444億美元,同比增長6.96%。
2014-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統(tǒng)計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達7767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460億元,同比增長6.29%。
2014-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統(tǒng)計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從主要產品看,手機出口1255億美元,同比增長0.9%;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出口547億美元,同比增長5.5%;計算機及零部件出口2110億美元,同比增長11.6%;液晶顯示板出口198億美元,同比下降7.6%;集成電路出口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4.8%。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主要產品出口額統(tǒng)計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計算機及零部件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27.17%;手機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16.16%;集成電路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15.01%;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7.04%;液晶顯示板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2.55%;其他出口額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32.07%。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三、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出口的制約因素
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出口的制約因素主要有政策傳導通道不暢;企業(yè)自主投入不足;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際供應鏈;出口市場偏重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新型貿易壁壘等。
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出口的制約因素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出口的深化之策
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出口的深化之策主要有:完善核心技術研發(fā)及成果轉化機制;以新基建來帶動我國高;推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供應鏈的柔性升級;構建高新技術產品與服務出口正向循環(huán)促進體系。
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出口的深化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