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全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分別同比增長15.7%、13.0%,同時中部、西部、東北部銷售面積增速均好于東部,顯示出目前三四線城市出現普遍性向好。根據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的三十個大中城市的銷售數據,去年 10 月至今年 4 月,一、二、三線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 26.76%、22.56%、18.26%,三十城中的 13 個三線城市銷售情況明顯好于一二線城市。
去年10月20余城陸續(xù)出臺房地產政策后三線城市成交套數同比降幅小于一二線城市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國城鎮(zhèn)化率(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 2010 年的 49.95%提高到 2016 年的 57.35%,年均增加 1.23 個百分點。與發(fā)達工業(yè)國家的 80%左右相比,我國的城市化率仍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空間。國務院發(fā)布的《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2014-2020)》也提出,力爭到 2020 年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到 60%左右,實現1 億左右農業(yè)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zhèn)落戶。按照戶均人口 2.9 人計算,可能產生3450 萬套的房屋購置需求。
2010-2016年間全國城鎮(zhèn)化率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根據數據,2016 年我國城鎮(zhèn)人口 79,298 萬人,按照戶均人口 2.9 人計算,城鎮(zhèn)戶大約為 2.73 億。
2005-2015年房地產處于高速發(fā)展的時期(百萬平方米,萬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 年全國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 783 萬套,基本建成 772 萬套,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1-2015 年間,每年全國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套數平均 803 萬套。
2012-2015年間全國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每年基本建成700萬套左右(萬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6 年的 11,760元增長至 2016 年的 33,616 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1.07%,居民購買力不斷增強。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xù)增長(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以武漢、上海為例,武漢90 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商品房數量從 2011 年的 46833 套增長至 2016 年的 94811 套,漲幅達 102%,上海 90 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商品房數量則從 2012 年的 67599 套增長至 2016年的 100792 套,漲幅也高達 49%;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額中,小戶型住宅占比也不斷提升,過去十年間從 16%增至 36%。
小戶型商品房數量增長迅速(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90平以下小戶型住宅開發(fā)投資占比不斷提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四線城市消費主體規(guī)模正在擴張,消費量有望不斷提升。一方面,全國流動人口大幅減少,外出農民工接近零增長,促進三四線城市本地消費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城鎮(zhèn)化趨勢中農村人口向城鎮(zhèn)聚攏,消費主體不斷擴大。與一二線城市城鎮(zhèn)化率相比,三四線城市城鎮(zhèn)化水平仍有向上空間。
二三四線城市城鎮(zhèn)化率中樞依次遞減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購買力的提升、消費便利化使得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消費差距正在逐步縮小。2008 年以來基尼系數持續(xù)下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支出增長速度均超過城鎮(zhèn)居民收入增長,三四五線城市居民購買力在逐步提升。而互聯網、物流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消費不再拘泥于某個區(qū)域,三四線城市消費正逐漸向一二線靠攏。
2008年以來基尼系數整體下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城鎮(zhèn)居民(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快于城鎮(zhèn)居民(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四線城市地產銷售明顯好于一二線, 地產后周期影響或持續(xù)促進家具消費。從更長周期的視角來看,三四線城市庫銷比依然偏高,未來政策推動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仍將是主要趨勢。而且,居民收入增長的同時房價漲幅不高,2015 年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已下滑至 7.51,購房能力更強。三四線地產銷售更多來自自住需求,因此對于后續(xù)消費的提振作用更加明顯。同時,由于三四線地產的貨幣化安置政策和信貸優(yōu)惠政策等因素,地產對于其它消費的擠出作用并不顯著。
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較低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